从19组数据看充满韧性的2022年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各地“拼经济”干劲儿十足,一份如约而至的2022年“对账单”又送来定心丸:中国经济向好有基础有支撑。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8项量化指标以及一项跨年指标,总计19项指标中,有多项超额完成。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数据背后,是应对超预期冲击的韧性与保民生的信心。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超预期因素持续扰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1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长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承压前行、殊为不易,对中国经济来说,2022年的确是有压力、有波动但又有进步的一年。

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发展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国民经济“顶住压力”,从“对账单”中的第一项数据完成情况就能看得出。

2022年,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这与年初5.5%左右的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对此,多名专家认为,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能实现这样的增长实属不易。“相比国际主要经济体,3.0%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在解读这组数据时说,2022年二季度前期,受一些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一度出现下滑,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力促经济顶住压力企稳回升。

在这方面,政府用自己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对账单”中的多个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数为26.06万亿元,支出规模低于年初预算安排。其背后主要原因是政府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在执行中压缩了部分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在3月1日刚刚召开的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解释说,“紧”是通过提高资金的有效性来实现的。以中央为例,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连续四年压减,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了2.1%。实际执行中下降了3.5%,把钱花在刀刃上,重点支出的保障反而是强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多重挑战的2022年,我国不仅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还实施了大规模退税减税,其中的力度在“对账单”中也一目了然。就退税减税规模来看,此前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实际上,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降费超3.5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46万亿元。

与此同时,“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等为企业减负的任务也得到落实。

“近年来财政在抗疫纾困、稳定经营主体、扩大总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说,财政持续落实减税降费退税,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保住了市场主体和就业。财政在支出端持续发力,通过专项债等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投入,农林水、交运支出等增速较高,一方面提振了基建投资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长期供给结构。

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看清困难才更知进步来之不易。压力大、困难多,但中国经济迎难而上,新的力量保持成长,关键指标保持稳定。”邹蕴涵结合2022年主要经济数据表示,在关键经济指标方面,物价和就业等相对稳定,起到了定盘星作用。

在“对账单”中,物价和就业的数据极为亮眼。202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在3%以下,全年上涨2%。

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看来,2.0%的涨幅,大幅低于美国8.0%、欧元区8.4%、英国9.1%等发达经济体的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6%-10%的涨幅,“中国价稳”与“全球通胀”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他表示,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持续做好稳产保供,适时开展储备调节,促进产运销衔接,保障了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而就业目标的超额完成更为不易。盛来运分析说,2022年,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农民工就业困难增多,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凸显。但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提前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也成功控制在5.5%以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主要还是得益于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在稳就业、保就业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等措施,针对重点群体向大学生扩大招聘岗位,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予以政策支持。”

这样殊为不易的成绩更需要保持。多名专家表示,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稳就业”作用,着力用好减费降税、岗位补贴等政策杠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巩固存量就业,吸纳新增就业。

数据里的民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的指标,也如期完成。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较2021年提高5元。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当时分析说,这提高的5元,影响到村医的工资待遇,“基本公卫经费标准的提高可以发挥杠杆作用,有助于撬动村医积极性,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

事关民生实事的还有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推进。“对账单”中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32.69万家,实现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普通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住院和门诊累计结算6225.12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2489.67亿元。

越来越多的参保人能够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改革红利。在盛来运看来,2022年,疫情对居民就业、收入和生活冲击较大,教育、医疗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多,基本民生保障压力明显加大,“但各地区各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从“全国共释放失业保险政策红利3600亿元”到“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从“全年共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100亿元”到“全国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472万亩”,一个个2022年年初的愿景成为现实,更透露着保民生的决心与信心。

眼下,各地“拼经济”的热潮仍在涌动。在邹蕴涵看来,近期经济不断呈现新气象,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场景加速修复,物流保障显著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提信心、扩内需’的主基调引导下,随着周期性政策加码发力、结构性政策提速生效,以及国家短期增长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总体向好,顶住压力的中国经济也必将行稳致远。”

盛来运也表示,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行。”(见习记者 朱彩云)

关键词: 顶住压力 中国经济 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