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天津“细胞谷”加速快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李云阳

“1+3”模式药监滨城技术服务窗口入驻滨海新区;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和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落户滨城;天津市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市细胞及外泌体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经开区、高新区“细胞谷”试验区获批国家医药制造提质增效示范专项……

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市“细胞谷”自建设以来,在打造产业集群、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可控产品等方面成绩喜人,一系列成果助推天津细胞产业加速快跑。


(资料图片)

形成全链条产业体系

“细胞谷”作为创新产物,是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及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经过发展,目前天津“细胞谷”已基本形成小区域内专业集中、大区域内分工协同的产业特点,经开区突出基因治疗领域、保税区侧重基因和细胞技术工业应用、高新区专注细胞治疗领域,逐步形成了细胞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目前,由滨海新区建设的“天津市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集群。

康希诺成为首个“A+H”疫苗股,凯莱英入选202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依托两家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滨海新区形成了“原始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化基地”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位于滨海高新区的旷博生物是国产流式诊断试剂的领跑者。“我们打破国外对流式诊断试剂的长期垄断局面,实现了高端流式诊断试剂国产化。”旷博生物董事长兰宝石说。

在滨海高新区细胞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中源协和、合源生物、旷博生物等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目前,已有几十家细胞相关企业集聚高新区,涵盖了细胞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等方面,细胞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滨海新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伴随着康希诺国际创新疫苗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以及相关技术平台的推进,滨海新区在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高科技园区领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瞄准关键技术开展“强链工程”

近年来,在天津滨海新区,一批细胞关键核心技术得到攻克,高水平标准逐步建立。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血友病基因治疗药物和临床研究系列成果,并在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复阳风险预测等方面形成国内领先的核心专利。

依托天津市细胞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了细胞药物质控方法和体系开发,并参与我国首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干细胞制剂放行检验规范(试行)》的制定与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产品方面,天津滨海新区也逐步形成了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克威莎雾优,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作为加强疫苗纳入紧急使用;全球第三款、中国第一款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

近年来, 我国细胞产业发展迅速。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细胞产业相关企业8.7万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6万余家,增速为80.27%。

但是,细胞与基因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所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必然要冲击到现有的体系和框架,遭遇诸多堵点痛点和瓶颈问题。

博雅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博士表示,“细胞谷”建设任务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供应链断裂、底盘技术空白、工程设计缺失等痛点,以及适用人才短缺、战略资金匮乏、创新缺乏保障等瓶颈。

张磊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细胞技术领域‘创新’是稀缺资源。与信息技术领域遭遇‘缺芯少脑’情况非常类似,我国细胞与基因技术同样存在无根之痛,‘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

张磊建议,应开展一系列系统工程建设,包括构筑创新驱动生态体系,开展细胞技术“强链工程”,针对技术价值链的薄弱环节进行评估和布局,搭建核心技术平台,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

关键词: 滨海新区 细胞技术 诊断试剂